生物行业的未来五年
生物产业是21 世纪创新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对于我国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制高点,加快壮大新产业、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建设“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加快推动生物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6-2020 年。
————《“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
这个规划没有喊过多的口号,实打实的指出了规划制定者们希望国内从业者能有所突破的地方。让我们从规划里的“推动重点领域新发展”这一部分开始来进行一些非正式的分析。
规划里的重点领域有: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技术,生物服务。让我们一一的来展开非正式的分析。
一.生物医药
咱们国家现在的药企主要做的是仿制药,搞新药研发的大多是最近几年建立起来的名企。因为刚起步,研发的新药也大多是“Me too” "Me better"之类的药,原创药不多。西药研发的话,最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找药物靶点以及可以成药的小分子的筛选(这牵扯结构生物学以及分子模拟的多一点),这方面,研究的最多的当属G蛋白偶联受体。比如,上海科技大学的iHuman研究所,就是专门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的。此外,还有一类已经能够市场化的新药就是重组蛋白类药物了。最经典的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随着重组DNA技术的发展而问世的重组人胰岛素了。随后有重组人生长激素,重组干扰素等重组蛋白类药物问世。这些药物,一方面治病救人,一方面也为药企带来了丰厚的利润。遗憾的是这些公司里,没有国内的,因为咱们做的都是仿制药。这些重组蛋白类药物当然也存在问题,一个是产量,一个是药效。产量好理解,对表达载体和发酵工艺优化就好了。药效的话,以胰岛素为例。我们知道胰岛素一般制成针剂。但是重组的胰岛素在人体内很容易被代谢了,这样就需要频繁的注射。这对于患者是很不方便还会带来一定的健康风险。如果我们延长这些很容易被代谢的药物的代谢时间,以及改变给药方式,那该多好啊。很多公司和研究者正在做这方面的研究。
但是中药就不一样了,像青蒿素那样的找到中药中的有效成分,通过动物实验等传统思路把药物机理搞清楚,最后制出能够获取利润的新型中药,其实不多。因为中药大多是复方。我们可以通过化验,质谱等方法确定那黑乎乎的汤里有哪些小分子,但是我们不知道,那么多小分子里哪些才是真正对症的,也许他们彼此之间的是协同作用的呢?日本人对中药的复方研究很狂热,他们化验了好多复方里的药物成分,照西药研发那一套搞了好多动物实验,但是也没有搞出啥名堂出来。国内有学者指出,要用所谓“系统药理学的方法”来进行中药的药理以及药物研发研究。期待国内的中药研究在发的论文还是做出的产品上都有突破和创新。实现规划里所希望的“到2020年,中药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建立全国的个人基因组数据库正在从科幻走向现实。前不久测序巨头Illumina计划通过它的Nova-seq测序仪实现在2017年内将个人基因组降到100美元的目标,若是这样的话,也许在明年,我们真的可以花个七八百给自己测个序。也许以后真的就可以在全国实现利用基因测序、影像、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在产前胎儿罕见病筛查、肿瘤、遗传性疾病等方面实现精准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对特定患者量身设计最佳诊疗方案,在正确的时间、给予正确的药物、使用正确的剂量和给药途径,达到个体化治疗。
二.生物医学工程
现在讲究的是大数据与互联网+,国内公司不管是像百度还是iCarbonX都期待着构建一个智能健康生态系统。也许通过互联网我们了解自己的健康情况,这一充满科幻的情节在未来五年会慢慢变为现实,不过希望到时的用户体验别那么糟糕。
生物医学影像领域。个人知道有两个比较活跃的领域,一个是医学与神经科学成像,比如脑成像,神经科学研究中比较基础而重要的东西(给大脑绘制功能地图啥的,很有意思的)。另一个是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成像,比如荧光显微技术,超分辨率显微技术,生物大分子结构的解析(现在最出名的是用冷冻电镜技术,但是,很贵。。。)。
人造器官+3D打印+再生医学,也许会从科幻走向现实。一些快速检测农产品,食品,药品,以及疾病的东西也许会使得各行各业受惠。
三.生物农业
农业的话,最核心的环节是育种以及播种。国外有个巨头叫孟山都,这个公司原来是做农药的,被制药巨头辉瑞嫌弃过,后来通过做转基因农作物,成了财大气粗的巨头。生物农业,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转基因作物了。还有许多研究者希望找到一些抗逆高产的基因或者分子机制实现作物的品种改良。此外,现在有的新趋势是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以及基因组选择实现精准的分子育种。总之,全国的农业院校,涉农专业,都在逐步向现代农学跨域。(肥料,饲料,还有畜牧业,渔业等等,我不懂,,就不说了,,,)
此外还有生物质能源什么的,这点在后面再讲。
四.生物制造
我初中的时候知道的是生物固氮。还有科幻小说里的人造生命,生物纳米材料啥的。很科幻。这方面和生物能源以及生物医学工程有交叉。
五.生物能源
明天雾霾天又要起来了,直接贴规划里的美好愿景:
围绕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和大气污染治理重大需求,创新生物能源发展模式,拓展生物能源应用空间,提升生物能源产业发展水平。到2020 年,生物能源年替代化石能源量超过5600 万吨标准煤,在发电、供气、供热、燃油等领域实现全面规模化应用,生物能源利用技术和核心装备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较成熟的商业化市场。
希望这成为现实。
六.生物环保技术
污水治理啥的。希望早日走出实验室,实现普及。
七.生物服务
测序与大数据健康服务有望走入千家万户。这点是很有可能的。
依托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创新能力较强的研发机构和先进生产企业,通过网络化布局,在全国各省(区、市)建设至少1 家基因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形成覆盖广、服务能力强的基因技术应用示范网络,全面、快速推进基因技术普惠民众。
还有大家应该都遇到过来实验室推销试剂或者其他生物服务的,这就不多说了。
希望生物服务早点走出实验室,尽快服务广大的人民群众。
美好愿景,任重道远
到2020 年,生物产业规模达到8-10 万亿元,生物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4%,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生物产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大幅增加。
————《“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
不懂宏观经济学,不知道规划里的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值得是啥,只是觉得好厉害的样子。既然国家出了政策,给了这么高的期望。生物行业的从业者,不管是老师,学生,还是企业老板员工,不宜“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应当振奋精神,对的起纳税人以及消费者的期待啊。
起风了,从事生物行业或者生物专业的我们,正站在风口,只有努力才能生存。
上一篇:未来,哪个行业比较吃香?
下一篇:没有了